出国留学资讯

赛思热点内容

相关考试信息

您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英语资讯 >正文

英语学分是语文的4到6倍 母语被边缘化

作为公共基础课程,承担母语教学任务的大学语文,目前在很多高校只有2个学分,有的高校甚至干脆停开了。而大学英语,大多数高校都在10多个学分以上。一个大学生,几乎1/3的时间在学英语。都是公共基础课程,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?近日,本报记者为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。


【数据】

英语学分是语文的4到6倍

在高校,有一个不争的事实,就是一个本科生在前4个学期,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大学英语课,否则很可能影响到该生能否拿到毕业证、学位证。

正因为如此,每天的晨读人群中,几乎都是清一色捧着大学英语课本,背单词、背语法。湖北经济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军给记者展示了该校的“本科培养计划”。该计划中,大学语文的学分为3个,有的专业还加了一门应用写作,1个学分。但所有的专业都开设有大学英语,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分为12个。

“没有办法,开设这么多英语课是大环境决定的。考四六级、考研(微博)、以后评职称都要用到英语。”张军说。

事实上,张军所在的湖北经济学院是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语文的一所。在很多大学,尤其是综合性高校,大学语文被弃之若履。

记者了解了武汉的部分一本、二本高校,发现除了少数学校外,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学分都是大学语文课的4到6倍。


【原因】

英语“有用”,语文“无用”

记者了解到,高校之所以加大大学英语的比重,减小大学语文的学分,原因很多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是教育部(微博)对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明确要求。

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长夏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:“大学英语课开设多少,是学校自主决定的。但教育部有个前提要求,就是本科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。学校怎么开课,教育部干涉不多。”

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,对部分学生来说不是难事。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,如果不经过大量的训练,通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。

所以,各大高校在制定本科教学计划时,都将大学英语的比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。如连续开设4个学期,学时有充分的保证、每个学生必修、学分比重大等。

除了应付四六级考试,考研率也是高校的“心病”之一。在高校,学生考上研究生也是学校的“业绩”,有的是算在“就业率”里的。但研究生考试,必须考英语。高校要提高考研成绩,加大大学英语的课程也是必然的选择。

今年34岁的王兵(化名)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古代汉语老师,今年准备考古代汉语博士。考试的科目中,其他的课程在他的眼里,都不是难题。唯独英语科,太伤脑筋。“我都8年没有好好学英语了,现在再拾起来,太困难。”王兵说,“我考古代汉语的博士,为什么要考英语?不理解。”

而以上的这些“待遇”,大学语文就没有。对于大学生的母语水平,国家目前并没有推行强制的测试办法。大学语文在高校只开一个学期,考研更是“不沾边”。

“高校之所以对大学语文不重视,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学大学语文没有用。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、湖北大学教授杨建波说,学好母语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情,怎么会没有用?

清华大学(招生办)教授王步高说,一个人连母语都学不好,英语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。这种有用、无用的急功近利的想法,是对高等教育的致命打击。


【探访】

用人单位只问“外”,不问“中”

高校在大学英语和大学语文的问题上厚此薄彼,作为大学生毕业的“目的地”,用人单位的态度又是如何呢?

上周末,记者以一个求职者的身份到武汉某大型人力资源市场了解行情。

记者的简历上注明的学历是大学本科,毕业3年,有媒体工作经验,想找一份宣传、策划方面的岗位。

招聘大厅里,有很多用人单位摆摊设点,在一家传媒公司的摊位前,记者递上自己的简历。对方的招聘代表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,温文尔雅。扫了一眼记者的简历后,他问:“我们有一份公关的工作,你愿意做吗?”“很期待。”记者回答。在简单地问了几个有关媒体策划、宣传的问题后,对方似乎对记者有所好感。再次认真看起简历来,十几秒后,他又发问:“你的英语水平多高?”“大学四级。”

闻言,他马上抬起头说:“不好意思,这份工作最低要求英语六级。因为我们有可能和外企接触。”

记者说:“我有3年的媒体工作经验,还得过新闻奖。这都不够吗?”对方说:“我也觉得你不错,但公司要求就是这样。”

接下来,记者又连续投了5份简历,结果3家单位明确以英语水平不够拒绝。

在很多单位尤其是知名企业的招聘条件里,外语条件明文标注着,但几乎未见语文水平的要求。只有部分单位写着“要求有一定的文字能力、口头表达能力”等。

全球职业规划师、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钱文彬说,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喜欢将英语四六级作为条件之一,也不管单位员工是否需要这个英语水平,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用人观。


友情链接